《佛羅倫斯月光下》Up at the Villa

maugham

時間落在1930年代的義大利,Mary Paton,30歲寡婦,現住在友人提供佛羅倫斯一個16世紀的莊園,過著單身愜意的生活。她有一位追求者是在她還小就認識的父執輩朋友,算是父親老友,Edgar。瑪麗當然也知道Edgar一直以來對她的心意,就在要確認當上印度總督前,Edgar就跟她求婚啦。出於矜持或是出於需要小心考慮,Mary說三天後再給他回覆。


這時,在宴會上遇著了一個女性關係聲名浪蕩的英國男子Rowley Flint,有了進一步接觸,期間Rowley大概也表示了對她的興趣,但Mary怎麼可能讓自己再步入所托非良人的窘境,當然就是回絕對方釋出的情意。回程時卻偶遇了宴會上認識的小提琴手,Karl Richter。良辰美景,瑪麗出自於這位奧地利難民,就邀請這位23歲的年輕小夥子回到住處,吃點東西,後來滾上床,此為一夜情是也。

人家女人出自同情跟這位青年上床,可身為難民的青年可不這樣認為呦,一方面自己是難民,對生命早就不認為有什麼期待,突然來了位美麗佳人,給了他希望,又告訴他她只是憐憫才跟他上床,而且自己即將結婚了,當然是絕對不可以見面。

這浪漫關係的兩人起了點小爭執,對方要傷害女人,女人拿出槍來,卻遲遲無法上膛,純情青年說,好吧,你說要我忘了妳,我就讓你一輩子忘不了我,於是就發生慘劇...這下只好求助那位浪蕩子Rowley處理後續啦,這廂處理好,那廂瑪麗卻心裡焦灼,想說還是老實告訴求婚者Edgar好了,他一定可以理解瑪麗的行為的,這樣他們才能安然過下輩子...但是,真如瑪麗認為這樣,還是說就如Rowley所認為瑪麗真是太天真惹,應該如蚌殼一樣,閉上嘴吧...

《佛羅倫斯月光下》是毛姆在1941年出版的作品,作品主要處理了男女關係,算是三角關係吧,求婚者Edar, 花花公子Rowley的示愛,中間還插入了與23歲奧地利難民Karl的一夜情,但其實並不算十分糾葛的那類。因為三位男主角基本上並不在場的互動,充其量是給對方的評價。

毛姆以女主角為主線人物,描繪一個女性對於婚姻與情感關係考量的社會性,其中描繪出來的女主角,可以說是自私、自利也自立的,但也是從古到今女性面臨情感關係的難處,你是要地位匹配還是要情感牽連,你是要情感平等關係,還是要選擇一個他愛你但你不愛他,你是要認清男人對你的「真實」心意還是說你要日後活在謊言之中?瑪麗當然是聰明的,聰明到知道男人心裡在想什麼,聰明到知道自己應該「不要什麼」,至於「應該要什麼」其實就聽從生命安排吧,”that's what life's for - to take risks!”

雖說,作品看來像是一種courtly love, 請容我魯莽分析,像是騎士之愛啦,為了心儀女士做了什麼事,做了啥犧牲之類的騎士精神,而lady是最終決定要不要接受誰的婚約提議啦。看起來瑪麗是很自立的,情感上。不過,仔細一看,瑪麗很多決定都還是基於社會地會、經濟水平。

禁不住想說,如果那位年輕提琴家不是因為難民、窮人身份,瑪麗或許會選擇他,前提是不因為憐憫上床,而是因為兩人共享的浪漫個性。瑪麗可能不會看浪蕩子Rowley一眼,如果不是因為他在Kenya有產業,瑪麗可能也不會跟父執輩求婚者Edgar有任何太多情感空間,倘若對方不有錢,也不是準駐印度行政官。這些倘若就逆轉了所謂的女性自立的假象,最終還是落入一種女從男主的依附關係。

毛姆 佛羅倫斯月光下 Maugham Up at the Villa 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