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節的回憶》A Christmas Memory, One Christmas, & The ThanksgivingVisitor


christmas memory

算是一本溫暖的作品,回憶的溫暖總還是包裹著個人童年家庭創傷經驗與個人外表所遭遇的欺凌。是本作者晚年用自身回憶書寫童年時被父母拋在鄉下與親戚住在一起的生活回憶。全書以三篇在不同時期發表的短篇故事組成:「聖誕節的回憶」、「一個聖誕節」、「感恩節的訪客」。

在七歲被丟到鄉間與十來歲被迫送到軍校受訓練這之間的回憶,在Capote人生當中其實是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若說他的一生是在孤寂的情境中生活,這段時間的回憶想必更讓他珍視不已。

結合了自身回憶與自我身分的指涉,這三篇作品裡的主角,是使讀者容易將其視為作者本身以及他童年經驗。三篇作品儘管看來都是童趣性質的,但卻都是充滿溫暖、寬大與良善。故事裡巴弟的老表姐Sook(蘇可小姐)對當時的巴弟而言是個好朋友卻也以擬似母親的形象在他的生命中。用一種特別天真、單純又良善的角度看待世界,看待周遭的人們,這樣的處世與性格,是近乎完美且必須小心翼翼保護的回憶,這種美好的回憶,我想在他生命中,無論經歷到什麼樣的事都能撫慰他。

第一篇「聖誕節的回憶」處理的是巴弟與蘇可小姐在耶誕節前要趕著製作數十個蛋糕送給一些不認識的人,用存了很久卻很少很少的錢買酒製做糕點,故事裡呈現的樣子,是可愛溫暖的,不只主角巴弟、狗兒Queenie、蘇可小姐,還有遇到的人們,都是可愛溫馨的。

「一個感恩節」是巴弟抗拒著到外州與父親同聚的節日,這個故事裡的回憶其實可以看到巴弟的出生是讓母親厭惡,母親不愛父親連帶也討厭自己,因此他被像包袱一樣丟來丟去,這對作者是有很深刻的影響,因而與父親的相聚過程是不親且充滿怨恨的。但回到家鄉後卻因為蘇可小姐說的一席話,寫了封信給父親,這封信一直到父親死後遺物還知道他一直保存著。這篇故事的結尾是讓人容易紅了眼眶。

最後一篇「感恩節的訪客」是說到巴弟因為外貌關係在學校常遭遇一個同學的霸凌,蘇可小姐卻堅持要請那位同學到家中慶祝。當這位同學到他家慶祝時卻摸走了蘇可小姐珍視的胸針。巴弟馬上揭穿,而蘇可小姐檢查後卻說胸針還在。於是那位霸凌巴弟的朋友承認自己偷竊行為。這件事會引起巴弟的不平,為什麼他的朋友要護短,要替偷竊者說謊,蘇可小姐這個回應是非常很具意義且富含對巴弟與讀者教育意味:

我只想跟你說,巴弟,兩個錯加在一起不會變成對的。他拿走胸針是他的錯。可是我們不知道他為什麼這麼做。說不定他沒有想要一直留著。不管他的理由是什麼,都不是事先計畫好的。這就是為什麼你做的更糟糕:你有計劃地羞辱他。你是蓄意的。你聽好,巴弟,世界上只有一種不可原諒的罪─蓄意的殘忍。其他的都可以原諒。只有這一種絕對不行。

《我們的幸福時光》 by 孔枝泳

our
主軸就是一個死刑犯跟一個自我厭惡、墮落的大學老師的愛情故事。運用兩種筆法,一個是用死刑犯的日記(回溯自己童年過去、成長過程與現在),一邊是用女主角的陳述,陳述自己的心境,部分用對話形式表示。以一個愛情小說來說,結局想必是不美滿的,愛情來得太晚,覺悟太晚,不過仁慈、寬恕卻蔓延在小說中。作者意圖太明顯,這是一本非常說教式、宣傳型的作品,要讓讀者深思是否每個犯罪者都是自願犯罪,是否死刑那麼必要,又是否可用寬恕來替代刑罰。倒是談罪與罰,此本小說恐怕是達不到那種層次,激起讀者深思死刑存廢問題,那倒也不必。因為基本上作者原始設定就出現誤謬,男主角的死刑是因為替人頂罪,是被冤枉的。不足以用這種特例來套用在普遍性的問題上打轉,也不必因此忿忿不平認為角色的狀況是普遍性的,換個角度,這像是一種藐視司法的解讀。愛情故事,欣賞一下。作者立意,倒是別失去理智判斷。

《聖誕頌歌》A Christmas Carol

christmas carol
這是我心中耶誕節必備讀物。狄更斯一直以來非常出名的作品不外乎《雙城記》、《遠大前景》、《艱苦時代》、《董貝父子》等等大部頭、初為連載形式的作品。一般說來,他的作品特色幾乎跟他對於下層人民的景況關懷有關。其實,他也寫了許多的中篇小說、鬼故事集,最有名的就是《聖誕頌歌》,一本耶誕必備讀物。

講到耶誕夜,一定要有鬼。這個故事當然也不例外,但絕非像《黑衣女子》裡要家人圍爐壁爐講的驚悚鬼故事,這本小說的鬼、幽靈,是那種可憐的、精靈的、善良寬和的,是來感化全世界、全宇宙最自私、最小氣、最不慈悲的老頭施顧己(Scrooge),要將這個「心腸既冷又硬,像塊打火石,就算以鋼棒也擦不出火花」的吝嗇、無情的老頭感化為大善人,可也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於是就派來他生前的合夥人馬利,拖著綑綁他死後靈魂的鐵鍊,來預示施顧己最好快快悔悟,免得死後後悔,於是接連三個夜晚來了三隻ghosts,要來帶施顧己遊歷過去、現在、未來。

此作品當然是溫暖、感人的,施顧己當然最後被感化,這是最合理不過的聖誕故事。但這本中篇小說也四處重現狄更斯在大部頭作品裡的人性關懷,特別描述在維多利亞中期的英國社會的貧苦狀況,藉著施顧己的過去及現在式的遊歷,讀者也跟著遊歷了過去英國社會的景況。

再者,作品當中充滿感性之處,對施顧己在回顧自己童年過程的情感,許多段落是會引起讀者同情與共鳴,雖然一開頭的章節將這位角色形容地非常刻薄,但卻因回顧過去的章節,這位角色是會讓讀者激起一點同情,我想這也是作者此本故事會這麼吸引人一讀再讀之處,耶誕,原本就是要溫暖、團聚、祝福、與快樂的。

願大家耶誕快樂,平安喜樂。

ps. 在書店看到台灣商務新出版的《聖誕頌歌》,譯筆挺好,紙質也甚好,加上此書是中文與英文都有,還附上當初原版插圖,非常適合收藏,推薦。

蒐屍魔

collection

若說之前的The Collector是前傳,並讓觀眾會期待正傳,那這《蒐屍魔》The Collection肯定可以賣出不少票房,但只因為前傳的關係。於是觀眾來到電影院,喝著飲料,吃著爆米花,卻引起泛噁之感。那種感覺只是泛噁,毫無其他。一部院線片可以粗製到這種程度,甚至連非院線片只供DVD的血腥片還不如。實在大失所望。一開始其實還是可以預期有所亮眼發展,畢竟用兩種氣氛營造對比,觀眾容易有點驚悚感,但僅止一開始。後來全部都弱化。變得有點荒謬、可笑。觀眾只是看戲,只是看到電玩般的畫面呈現,其他啥也沒有,說毛骨悚然沒有,說恐怖沒有,說血腥也說不上,噁心便是,角色沒發展性,機關重重,太多,太重複,看了疲乏生厭。把錢省下來去看《兇兆》Sinister,才不會覺得浪費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