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底下的女人》Das Zimmermädchen/Lehrerzimmer

Orths

作品分別是Orths在2003年 (Lehrerzimmer)與2008年 (Das Zimmermädchen)出版的短篇小說。台灣出版社以2008年出版的《床底下的女人》(Das Zimmermädchen)為書名,將兩篇作品合成一本出版。對於Orths的期待,不免有強調現代性下的疏離與荒謬之感。這倒是在「床底下的女人」灼灼出現的,作品開始於一個名為Lynn Zapatek的女人,此女剛從診療所出院,住了半年,進行了一些心理治療之後,她終於接觸了外面的世界。

不過呢,倒也不必替她感到慶幸,出來了,要做什麼事好呢?她無法接受外界世界的寧靜,只能一直動、一直做,在她心裡,她要的,就像是縮成一個小點,再小,再小,直到沒有人注意到她,只要這樣,她就不必對誰負責。似乎跟她母親的routine般的通電話,也使她不耐,而且除非必要,她也實在不想打電話過去,談些言不及義的生活瑣事。

在飯店找到打掃女傭的工作,只要一直打掃,掃得一塵不染,這樣的生活一成不變,但卻足以讓她隱藏自己在工作中、掃除中、器物中、空氣中。然後,不存在。她觀察一切,掌握一切周遭的事物、流動。一天,她因為偷偷在客戶不在的時候潛入房內,來不及離開,潛入床底,便成習慣。跟客人同存房間,同聆聽、同呼吸、了解對方的身份與作息...

這是一篇探討存在意義的作品,有點意思,這個潛入床底的女人,她不要自己的存在,卻採取一種吸收他人存在的法子,與人共存,吸收他人的資訊,甚至「欲望」。不過就是最終她卻變得搖擺,她竟也開始渴望起真正介入客人的生活,也有一點渴望那種同伴的感受,就像她這麼地潛入床底偷聽他人的生活,她也想要有人來偷聽他。

作品其實是處於一種不是太流動的世界,透過一種類似「她說」「她聽到」「她看」這樣的語句,讓讀者耳朵也聽到、感受到、甚至也一起觀看了世界,這樣有意思的角色與讀者共存的空間,進行了一個存在與孤寂的交流,很有意思的現代性作品。

至於,「教師辦公室」(Lehrerzimmer),就太沒意思了,語句、敘述也是一樣的斷裂,也是採取那類「邀請讀者一起經驗」的方式,但一整個悶,情境起伏不大,跟「床底的女人」(Das Zimmermädchen) 風格其實並不一樣,動作多了點,但卻悶了許多。要說點有意義的東西,就官僚系統宰制的社會,荒謬、可笑,但...作品卻可以寫更好一點,可以很有意思的,可惜讀來實在是很沒意思。



Das Zimmermädchen Lehrerzimmer Markus Orth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