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包」パン (パン屋襲撃) by 村上春樹

bakery

原篇名刊行時是「パン屋襲撃,」後來發表在合著『夢で会いましょう』才改名為「麵包」(パン),這也是市面上比較能找到的版本,大概可以說是「麵包店再襲擊」的前編。作品梗概是「我們」肚子餓了,決定去麵包店搶劫,那個共產黨老闆讓他們隨意吃,並放華格納音樂給他們聽。兩個小時候,身為搶匪的我們,心滿意足地離開了。回到屋裡,空腹感消失了。

村上春樹的作品一直都是在怪異思考下卻仍合乎邏輯思考發展,儘管部分作品看來具超寫實感,但閱讀之後,你仍不會否定當中邏輯並無不妥之處,本篇作品也不是例外之作。或說這篇作品真正有趣的地方是在於村上在語言邏輯上的思考,可以說,表面上是詭怪的:肚子餓了、宇宙般的空白感、想像力也缺乏了。終極理由是因為想像力缺乏,所以宇宙般空白,所以肚子餓,決定去搶劫麵包店。

深入文字與敘述底層來看,要將這句話帶進來思考「上帝、馬克斯、約翰藍儂全都死光了...不是空腹感讓我們走上罪惡的道路,是罪惡讓空腹感逼我們上路。」這邊有三個主要關鍵字,上帝、馬克斯、約翰藍儂,也可以說是三種隱喻:救贖、共產主義、音樂。將這三個隱喻帶進原先的邏輯,再帶入故事情節,一切就十分清楚明瞭。肚子餓,恐怕也是一種隱喻,那是關於想像力的缺乏。一個解讀邏輯的導向: 老闆可以詮釋成救贖/上帝/共產主義者。華格納的音樂。想像力開始運作。

「麵包」可以說是村上善用語言隱喻與詞句邏輯來處理關於想像力、創造力的三兩事。終歸還是要回到他愛好的音樂將來豐盛已經枯乾、空白的腦袋。用食物隱喻為起點,表面趣味故事底下引出的卻是關於創造力的貧乏與出口。

《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Things Fall Apart

ThingsFallApart

奧康渥(Okonkwo)的父親,烏諾卡(Unoka),懶散、不事生產、舉債度日、怕戰爭、又害怕看到血,唯一的才能大概就是借錢跟吹樂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