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法語作品.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法語作品. Show all posts

《傀儡戲院》L'alpha

l_alpha



故事很簡單: 一個女大生因為住宿處發生火災,無處可去,就被戲院的人收留。對方要她做的回報就是「看書」,看完了跟他分享想法。有這樣便宜的事嗎?有的,對方就是這樣善意啊,但女大生感覺防衛心也是挺重的,便是不信。所以就來場鬥智辯論,就是要知道對方「幹嘛收留」自己。

confess: 實在也不是我喜歡的作品,我認為不大有驚奇感,「最最後」的結局有點出乎意料,只有一點點喔,但整體發展,不是很緊湊、也不是很有動感,就悶悶的。作品開展,大致就是這樣,悶悶的發展,沒太多高潮點,若真要說,我想大概就是結尾那一筆吧,有點像是我看電影/影集 《宅女驚魂記》的感覺,就最後反將對方一軍那般。

雖是說它悶,但作品還是探討比較有意思的「身份」問題,identity這東西有點有趣,這幾年不斷有一些當代作品探討身份置換性,大概就是一個人如何能替代另外一個人生活?要做到什麼程度?

「身份置換」這個把戲可以玩的東西很多,《傀儡戲院》只是在玩初階的,要把對方雕塑成一個完全不同的人,要對方就此取代人生,但人心能說想雕塑就成的嗎?何況主角又是如此防衛心重的女大生。身份置換有很多層面可以探索,此作涉及的,是初階也粗略,當作一般性懸疑作品閱讀便是,實在也沒太多需要深入思索之處。

《30街的兩匹斑馬》Deux zèbres sur la 30e Rue

51po44bTcHL._

中東地區一直以來因為政治、宗教等等因素,社會經濟、國家局勢動盪不安,加薩走廊成為以色列與民兵的爭奪之地。在這樣的背景下,加薩地區動物園少了斑馬,園長馬哈茂德於是將動物園的兩匹驢子用染髮劑染成斑馬的樣子,為了讓來訪的小小孩童不失望,戰爭雖醜陋,但人世間總還有能夠期盼的事物。


紐約時報駐中東特派員詹姆斯,因為太常關注這些國際大事,導致與結婚十年的妻子分開,生命失去了希望與動力,那天到動物園看到了那兩匹怪異的斑馬,笑開了,想要把這件事在報上發表。分隔兩地的法國情侶,在不同時間也受到這樣的故事所影響,生活起了變化...後來詹姆斯還邂逅了一位德國女子,分享了這個有趣感人的指驢為斑馬的故事,敞開了心胸...就這樣,一件趣聞卻直接與間接影響了作品中幾位主角的生活...

作品是本小品故事,以加薩走廊紛爭引起的化驢為斑馬的故事為背景,將中東、德國、法國、美國等地的各個主角拉攏在一起,這個故事到底是怎麼樣吸引人呢,對詹姆斯而言那帶給他希望,憑著想幫助園長朋友他想辦法讓對方到美國宣傳讓世界知道這件事(包含戰爭的影響),剛好遇到這位園長也想轉變一下,就真的答應到美國,法國情侶,男方受到故事感動,想把它寫成書,聯絡詹姆斯於是約在美國見面,女方是個藝術家,短暫在美體驗藝術家生活,因為某個關係要租賃詹姆斯的房子也相約見面。加上詹姆斯後來深愛的女友,這幾個人不只因為故事牽連在一起,後來也在同一個地方相遇。

說是小品是因為它的基調就是淡淡的風格,讀了有時會會心一笑,把中東地區因為戰爭饑荒動物連帶跟著餓死的悲情故事用獨特、充滿希望的方式處理,佐以傻勁與愛情故事交叉其中,閱讀感受是非常輕鬆、帶著微微笑意的,因為書中的每個角色都是如此可愛,希望都可以順利達成,結局也是好的。但正因為前頭陳述的優點,以至於我幾乎忘了這可是本架構於加薩走廊戰亂背景的故事,各段故事的銜接串聯稍嫌薄弱了點,除此之外,一切都不賴,挺適合拍成那種假期電影,像是每一個角色都各有其背後故事,都分別被牽引到某個大都市,然後彼此相遇。

《影像感染》Le Syndrome E

syndrome_e

有人要出清過世老爹那堆無用的影片膠卷,而且還是廉價出售,這叫影癡怎不心動。維洛克喜孜孜得在對方閣樓深處搜得挺神秘的膠卷片,上頭啥也沒透漏。豈知回家觀看,竟然眼睛就瞎了。醫院說,維洛克其實是有意識到視線內障礙物,但不知道為什麼就是看不到,所以猜測是心理因素。


警察前女友露西,受到維洛克所托來調查一下那詭異膠卷的秘辛。這頭露西也看不到啥東西,只知那膠卷變態極了,找來膠卷專家,對方卻因此受害。另外一頭,妻女過世的鯊哥警長,受到精神分裂所苦,也捲進了大腦被挖掘的連續謀殺案。兩人原先是分開不同案件,卻又指向同一個犯罪線路,究竟這兩人會挖出怎樣、令人難以置信的內情呢..

其實這是《左撇子的殺意》的前傳,不過僅止於露西與鯊哥的過往與感情線路的交代,主要情節基本上是分開的,所以就算先看《左撇子》再看《影像感染》並不影響閱讀的樂趣。整體說來這部作品比《左撇子》精彩許多,但也不脫西萊斯擅長的犯罪生物學觀點,若說《左撇子》是從幾千萬年左撇子的暴力因子,《影像感染》則是藉由影像滲透人腦等等關於生物、暴力因子的處理。作品比較特別之處,不只在跨越洲際的聯結處理,甚至將美加兩國過去的政治醜聞牽連進來 (我特別查過書中所提的事件是如小說陳述那般)。

兩本閱讀起來,西萊斯對我來說就像葛紅杰,擅長用一些看來詭異又不相干的東西,將之串連起來,閱讀時敘述又流暢,會吸引我一直翻下去,我猜大概就是作者習慣拉線拉扯很大很寬,所以在閱讀之際,我也很難猜測到下一頁的發展,這樣讀起來比較有樂趣。

我讀完這作者的兩本書後,會思索一個問題: 究竟看這種犯罪推理作品,讀者重視的是作者怎麼連接線索,還是說因為線索追溯到不可思議的情節發展而認為這本作品「太扯」(違背自己的思考與知識背景呢)。

像西萊斯這類作家作品中(以我閱讀的這兩本),因為他的線索背景通常是往犯罪生物學的領域處理,扯到生物學領域,總是格外深奧點,但就因為不熟悉卻讓人更想看到你是要怎麼連結它們,至少對我這樣的讀者來說,作品是好看極了,閱讀過程也讓我覺得很刺激,會期待作者的其他作品,我想就是寫得好的 :mrgreen:。

《左撇子的殺意》 Gataca



西萊斯作品,露西與鯊哥聯手辦案第二件。就在鯊哥想像露西告白的那一天下午的沙灘,讓露西的八歲雙胞胎自己去買冰淇淋,不到幾分鐘的時間,雙胞胎不見蹤影。

後來,疑似找到屍體要露西到太平間認屍並且驗DNA看看是否為雙胞胎之一。從此,露西與鯊哥就此不再相見,連給彼此告別的機會都沒有。一年之後,一個研究遺傳生物學的研究生夏娃,發現慘死於動物保育研究室,傷口有巨型動物的齒痕。

另一頭,露西女兒兇手竟在監獄裡自殺身亡,這兩個原本不相干的線路,卻牽扯在一起,夏娃在死前曾經到監獄要求面會凶手,而這兩個人卻又巧合是左撇子...鯊哥為了辦案,露西為了追蹤謀害雙胞胎女兒之一的兇手為何自殺,因為她欠她一個交代。兩人因此又遇上了。是否能夠再度合作,將這樁牽扯一些左撇子的兇案查得水落石出?還是見面後,露西仍然恨意滿懷,一面扯過往情人的後腿,一面又讓自己陷入險境?

並不是常閱讀法國的犯罪推理作品,但西萊斯的作品卻足以讓人入迷,一面是敘述手法比較不那麼粗糙,文字描述也很細膩,一方面是他處理的主題,講連鎖謀殺事件串聯到DNA相關的追溯、遠古時期人種的滅絕、科學的野心等等元素,這些更讓小說呈現甚瑰麗的文字織里。

小說是以悲劇為開始,露西的孩子可能已經死了,作者花了一點時間鋪陳這件雙胞胎事件的悲劇,表面上看起來跟作品主要犯罪事件似乎不相連實際上卻有攀上關係,加上露西的情感狀態、心理的描繪在案件調查中其實多少都還是有其不可或缺之處,如果說這部作品之所以精彩是因為案件本身的追朔時間橫度拉得極長,令人眩目的遺傳生物學探索,角色情感面上的琢磨、案情探查連鎖的銜接度等等都是此作讓我滿意之處。

雖然我並不真正深入遺傳科學領域的知識範疇,但是以自身的常識來閱讀此作,並未因作者將查案往古人種、遺傳生物學上打轉而有距離感,反而更引起好奇,想知道作者會怎麼處理這樣的事件、想知道作者如何銜接一連串線索,作者到結局都未讓我感到失望或是一種因為太好猜產生的空虛感,很愉快的閱讀體驗。後來又找來《影像感染》(Syndrome E) 打算之後有時間繼續追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