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形記》Die Verwandlung

kafka  


古典作品有Ovid《變形記》,裡面講了許多神人變形的故事,成為日後作者神話取材的來源之一。20世紀也有本《變形記》也成了日後人們探討現代人生活的主要作品之一,就是卡夫卡所寫的中短篇小說。篇幅比Ovid少很多,重要性不一定就比較小,至少我如此認為。


 


我想卡夫卡的《變形記》主角應該是西洋文學史上很有名的蟲子,沒有一條蟲比這個甲蟲更有人性,沒有一條蟲比他更像悲哀,變形前他活著像蟲,早就被社會的資本主義性質壓榨到一點不剩,他的價值是生產價值,人性被壓榨到一點不剩,他是東西、是機器,不是人。古典馬克思主義裡面有很多概念很適合來解釋這個主角,如「異化」、「物化」、「資本主義壓榨」、「商品」等等詞彙。


 


有天,這個每天要當推銷員還要負擔家裡開銷的主角,醒來後發現自己變成甲蟲,他以為是在做夢,後來證明不是。結果爬不起來,遲到了,公司經理過來找他,跟他們家講主角這樣不行太懶散了,結果主角使勁全力隔著門解釋,講出來的話卻是含糊不清,後來經理看到變形的主角,嚇得跑走,家人也驚嚇到了,家中女傭也嚇到了,因為他不能工作,樣子又嚇人就只能在房間爬行。家人也因為失去經濟支柱,老爸出去工作,老媽也去兼差,他有小提琴才華的小妹也出去工作了,遣走廚娘、遣走女傭,家裡的房間也出租給別人,甲蟲現在只是佔著空間惹麻煩的生物。


 


變形前早就不是人的主角,變形後更成為真實的甲蟲。既然原本就已經受到大社會的剝奪,自己活在幻想中,變形後,只是看到了自己的真實。不過這位主角也真的可憐一心還在想著妹妹音樂學院的事、家裡的開銷,而家人對他也只是恐懼、厭惡,無感情。一開始妹妹多少還帶著一點憐憫,到後來的厭煩。小說無處不充滿疏離的情感關係,究竟疏離是現代社會人們的特質,互相無法溝通,John Donne的詩句「人不是孤島」要改寫了,現代社會裡,「每個人都是孤島,獨自成體」。


 


記得在很小的時候,曾經聽過我的一位老師說她讀《變形記》讀到揪心,比她讀余華《活著》更揪心。她說那是一種「逼近蒼涼的冷絕」,說著,她紅了眼眶,淚水就快掉出來了。我有些同學聽著老師這樣形容也紅了眼,全班頓時陷入濃厚的哀傷烏雲,揮不去啊!我比較冷漠,那時我心裡在想「真的會有這麼揪心,連沒看過書的,也跟著揪心啊!」直到現在我讀了《變形記》,欸,還好而已。我倒是覺得有點喜感的哀傷!


 


坦白說,主角活該,真的!他以為他是家裡的支撐,家中沒有他不行,直到變形成真實的甲蟲,他也才慢慢覺悟,自己也不是那麼重要。妹妹可以取代他,爸爸也可以取代他。後來,自我感覺終於清晰後,他也就窩在房裡不動了,算是徹底的醒悟與解脫吧,瞧!他醒悟後,一家三口,爸爸、媽媽、妹妹分別跟公司請假,一家出遊,迎接美好的未來!


 


甲蟲啊,你說你還覺得自己有那麼重要,家裡真的有那麼需要你嗎?你變成甲蟲出不了門,爸爸就把私藏的儲蓄拿出來了,你還擔心他們會餓死啊,你自認為為了一家奉獻很值得,結果勒,你還以為自己的體貼會讓家人感動,結果老爸拿蘋果一直砸你,想把你砸死勒,因為你變成甲蟲嗎?我看不只喔,是因為你變得不事生產,只會窩在家裡,你的價值沒了,要你這個佔空間的廢物幹啥呢!你那個單純的妹妹,本來仰靠你,你不能幹活、成天只能爬來爬去,她出去工作後,開始厭惡你啦,講話開始大聲,取代你啦!


 


而且,你也不再是哥哥與兒子,而是佔空間的廢物,不過你也別太難受,因為,過去你的價值只是附著在你推銷多少東西上頭,家人同時也把你的價值定位在奉獻多少錢給家裡,你是兒子、是兄長,一點都不重要,瞧,在一開始,你老父多擔心你發懶不工作呀!現在的狀況也只是你看清自己只是戴著人面具的甲蟲,死前認清自己總是好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