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凋落的愛情》是韓國作家趙京蘭的作品,過去讀過一些她的小說卻從沒有這本帶我我這樣大的感觸。
不免會讓人想起許許多多關於飲食與愛情的作品,其中包含在烹煮時期對於食材與愛情,烹飪者的心情等等描述。趙京蘭女士在此書中不乏許多該類作品應有的元素,飲食、烹調、愛情、回憶、酸與苦。
處理該是已經走到盡頭、也該要哀悼的愛情不免使人感到傷痛難耐,而從頭到尾用盡各種華麗的文字感官觸動的卻也是讀者的食欲與味覺,如果愛情就像食慾一般是天生就有的,那麼是否我們該想的是天生就有的愛情,要是硬生生被對方斬斷,是否留存的不僅僅只是哀傷,會有更多的憤怒。
主角在此本小說中,儘管用不同樣子描述自己對食物的感覺、味覺與過往回憶交織,但卻在其中參雜了其他當下的思緒與分手之後的狀況。讀者感受到的是她的那種執迷、不甘、甚至是跟書中所形容的:愛情跟食慾一樣,餓了就會控制不住自己,就會憤怒。而對一個廚師來說,這股憤怒又如何消解、該怎麼消解,或許就是為分手情人再做一頓料理吧!
小說以一月寒冬大雪的季節開始,敘述愛情凋落的開始,以七月炎夏為終止,講的是給情人的做的那最後一餐。從寒到暑,不就像分手的戀人心緒轉換那般微妙,從開始的無語,中間的回憶與挽回,到最後的炎夏天氣那般的怒火。全書非常微妙,看似絮叨不已獨白,卻將情感流動透過感官描述滲透讀者心中,整場的美食饗宴,卻是蔓延的哀傷回憶,延續到最後那令人不寒而慄的走向,是寒顫,卻也是極度傷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