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種孤獨 On Solitude

godot 


我常想"alone"這個字。leave me alone! 別煩我/讓我獨處。Are you lonely?你覺得孤單嗎?Alone 和 Lonely看似不同的字,卻擁有接近相同的字母。其實兩個字都是從Lone衍生出來的,顧名思義也就是solititude! 


 


如果alone或是lonely會令人感到不舒服,將它想成solititude多少具有撫慰效果吧?我想浪漫派詩人最愛的形象就是solititude! 華滋華斯(Wordsworth)喜歡享受solitude, 在這種情境下,心靈能夠平靜,有助於自己在自然中獲得回憶及靈感泉源。雪萊的Solititude,是一種形象,預示詩人的形象,他必然在孤獨中不斷追尋心中理想,就算是一陣風,他也必然一個人努力去捉住那可能僅僅碰觸肌膚即逝的風。


 


拜倫呢?雖說女伴眾多,在多樣的詩作中,仍呈現一個獨行英雄,你必不埋怨他的多情,倒為他詩中那個內心孤獨飽受折磨的英雄有著近乎不合常理的認同。瑪麗雪萊的《科學怪人》、《最後一人》裡Solitude的形象又更鮮明,我卻總想,究竟是臨近毀滅引發的孤寂形象,還是因為孤寂導致毀滅狀態,我寧願認為是前者。


 


最荒謬的solitude形象,我總聯想到貝克特《等待果陀》的Estragon與Vladimir, 兩個人,一棵樹,在等待虛無中的虛無。這齣劇或許在劇的結尾讓許多人是揪心、折磨、感受窒人的虛空,可究竟還是荒謬的,將solitude放置兩個人身上,看似變得不孤單的狀態卻又加倍虛無,加倍疏離。這比浪漫派前輩創造的孤單身影可更加倍孤寂許多。


 


兩個人或許並不適用講孤單solitude,但兩個人所創造的孤單更是容易使人心酸,話語不成話語,語言毫無溝通作用,眼神也不成眼神,是見不到對方的靈魂。貝克特的solitude究竟是有力的,誰能想像這種絕對荒謬的兩人創造虛無竟比虛無更虛無,Solitude自此變形為voidness!